早聞臺灣最大的醫美集團星和醫美進駐大陸內地,短短兩年間在上海、北京、天津開設了四家醫美診所。傳奇快速的擴張發展,讓我們一直尋找采訪該集團創始人林信一的機會。
2019年四月的上海,當我們見到預約好的林總時,正捧著咖啡的他,留著寸短頭發,飽滿的額頭顯得活力十足,一副黑框眼鏡和一身休閑的衣服更像一個IT理工男。
當知道同行中還有騰訊100TOP前技術專家時,健談的林總立刻就互聯網方向打開了話匣子。首先,林總糾正很多人認為的互聯網思維,70后的他自覺談不上互聯網思維,準確說來是不確定性思維,是不斷的用科學手段去驗證很多決定。騰訊的專家也認可這一點,其實就是互聯網思維的高頻試錯。
這個不確定性思維從創辦星和開始至今,一直貫穿甚至融合了星和的企業文化。
臺灣東吳大學法律系畢業的林信一,在創辦星和之前,并沒有醫美行業經驗。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做房仲,也就是房屋中介。2006年,林信一有一位很好的醫生朋友投了一些錢,讓他幫忙做房屋投資,林信一幫這位醫生朋友賺了不少錢。一傳十,十傳百,后來許多醫生找林信一做房屋投資。2007年,當這些醫生們說想做醫美,隨和的林信一也不確定轉行醫美是一條什么樣的道路,想都沒有多想就和大家一起做了。
星和創辦的第一年,就遭遇了08年全球金融危機。談好的融資,遲遲不能到位,只能到處借錢,拼命做業績。
困窘的時期,業績從哪來?出不起昂貴的廣告費怎么辦?
在妻子的建議下,林信一夫妻借助網絡社群與網友合作,通過他們的親身體驗與分享,口耳相傳積累口碑,長期培養互聯網鐵粉大軍。
“我們會讓網紅免費來店里體驗,老板親自接待,這樣員工會重視。”林信一說,“星和一直強調讓網紅以親身體驗去介紹星和的服務特色,發表真實的體驗觀感,然后吸引更多的人來。也一直堅持不會給網紅付費,那樣就變成廣告了。后來我們還專門組建了公關部,為了和網紅更好地達成一片。”
朋友多了又帶來了一個新問題。這些不懂行的人總是很熱情的給出很多指導意見。聽還是不聽?林信一還是用不確定性思維告訴自己:有理就變,沒理就不變。
所以,星和集團一直在變,大刀闊斧創新,做各種各樣的嘗試。比如大家認為還是專業醫師直接給的咨詢設計更有效,林信一立刻撤掉咨詢師。到了2018年,通過10年的不斷變化發展,星和集團無論在規模還是銷售利潤都增長了50%以上,營業額在臺灣的市場占有率高達7%,經營效率是其他機構的10倍。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星和醫美完全顛覆了傳統醫美的做法,不打廣告,借助互聯網低價引流,甚至敢于將店鋪開在二三樓里,打造醫美、生美、護膚品這三美生態鏈,依靠自身增加客戶的粘性……
以上這些所有的創新,都圍繞著高頻試錯,公開透明,低成本運營等互聯網特性,十年間在臺灣擁有11家星和醫美診所、32家愛漂亮生活美容所,另外,2016年進駐大陸目前有4家診所和4家生活美容所,已陸續有多家頂尖投資機構聯系星和,不少國內知名投資人著手注資。
這也讓星和集團被各大醫美電商平臺稱為“最具有互聯網思維的”醫美機構。
盡管如此,林信一始終認為,相比起大陸的互聯網化,他做得還遠遠不夠。大陸的垂直互聯網平臺在林信一眼里,更是如虎添翼。林信一相信,依托大陸互聯網的力量,未來在大陸一二線城市3年開設100家輕醫美機構和3000家生活美容智慧門店,是指日可待的。
綠訊網(綠色經濟資訊網)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綠訊網(綠色經濟資訊網))” 的作品,均來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與以下聯系方式進行溝通:總網電話: 13241999108(加微信請注明具體事宜)電話:13241999108 郵箱:1776908900@qq.com 如未與綠訊網(綠色經濟資訊網)本部進行有效溝通的事宜,本網將視同為未曾提前聯系,并不能給予答復、解決。
相關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