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等六部門:推動工業領域節能提效,優化能源資源配置
6月29日,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等六部門聯合印發《工業能效提升行動計劃》(下稱《計劃》),旨在進一步提高工業領域能源利用效率,推動優化能源資源配置。
《計劃》提出,要把節能提效作為最直接、最有效和最經濟的降碳舉措,統籌推進能效技術變革和能效管理革新、提高能效監管能力和服務水平等,推動工業節能從局部單體節能向全流程系統節能轉變,積極推進用能高效化、低碳化、綠色化,為實現工業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奠定堅實能效基礎。
六部門在《計劃》中提出了主要目標,即到2025年,國內重點工業行業能效全面提升,數據中心等重點領域能效明顯提升,綠色低碳能源利用比例顯著提高,節能提效工藝技術裝備廣泛應用,相關標準、服務和監管體系逐步完善,鋼鐵、石化化工、有色金屬、建材等行業重點產品能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
除了大力提升重點行業領域能效以及持續提升用能設備系統能效以外,《計劃》還提出要推動工業企業、工業園區加強全鏈條、全維度和全過程用能管理,協同推進大中小企業節能提效,系統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綜合能效水平。
在推動工業用能低碳轉型方面,《計劃》提出要加強用能供需雙向互動,統籌用好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不同能源品種,積極構建電、熱、冷、氣等多能高效互補的工業用能結構。
六部門在《計劃》中提出,要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要綜合考慮產品單耗、能源產出率、產業鏈定位和綠色低碳水平等因素,探索建立“白名單”制度。
嚴格落實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等行業新建、擴建項目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嚴控磷銨、黃磷、電石等行業新增產能,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嚴禁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電解鋁、氧化鋁、煤化工產能,合理控制煤制油氣產能規模,嚴控新增煉油產能。
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在其發布的政策解讀中指出,近年來,國內工業能效水平不斷提升,“十四五”時期,支撐制造業比重保持基本穩定,用能需求將剛性增長;同時,工業節能提效面臨著用能結構綠色化水平不高、節能提效技術創新與裝備推廣存在短板、重點用能行業節能挖潛難度日益加大等問題。
因此,面對新形勢新要求,亟需加強工業能效提升的頂層設計,明確“十四五”時期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指導重點行業進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動優化能源資源配置。
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表示,工業能效提升擁有重要意義,是推動工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徑,也有助于發展節能產業,推動綠色低碳產業加快發展,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
首先,我國工業領域用能企業數量多、涉及面廣,加快推進工業節能提效,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有利于提升企業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提升企業綠色競爭力;也有利于推動重點行業領域工藝流程、生產設備更新換代,提升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水平等。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分析,到2050年,能效提升是實現二氧化碳大規模減排的最主要途徑,其貢獻約為37%,是實現碳減排最重要、最經濟、最直接的路徑。
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表示,我國工業能源消費量占全社會能源消費總量的65%左右,提升工業用能效率,有助于減少化石能源使用,從源頭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此外,當前節能降碳已經成為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主要方向之一,發展以技術、產品和服務為主要內容的節能產業大有可為。一方面,超高能效設備產品、新能源裝備、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等在國內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應用前景,可不斷形成綠色發展新動能;另一方面,引導企業加大節能提效資金投入,加快實施技術改造,也將推動綠色低碳產業加快發展,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
為了推進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的順利實施,《計劃》表示將從加強組織實施、政策引導、金融支持以及宣傳交流四個方面做出保障。